美乐读小说 - 耽美小说 - 升官发财在宋朝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95

分卷阅读195

    何不食蝗’的玩笑。

事实上,却并非如此。

早在唐太宗时期,其就已提出食蝗之策了。

但蝗食粮,可比人食蝗来得快得多——且那飞蝗铺天盖地,是连成人都能生生扑倒的密集。

它们食尽粮后便飞走,祸害下一个地方去,捕捉些许进行食用,且不说会否吃出毛病来,也是杯水车薪。

而被其食尽的地里粮食,却是要支撑未来数月的心血。

哪怕得了皇帝戏赐的饕餮小名,陆辞也丝毫心态轻松地不会将飞蝗视作盘中美餐。

若是周边郡县的情况,也类似此处的话,那一穷二白的汾州也是无法独善其身的。

重中之重的是,哪怕极可能被人当做无事生非、危言耸听,他也必须将此事尽快上报朝廷,竭力引起重视,越早进行防患,才越有可能安然度过这一劫。

陆辞在看完关于粮库里存量数量的记录时,还是亲自去了趟粮仓,草草清点了袋数,亲眼确定过了,心里才稍定一些。

往年虽有小旱,但只伤了皮毛,加上朝廷赈济及时,以至于现在尚有盈余。

哪怕是在最坏的场景中,要应急地养活一整个汾州里的万余户,只要节省一些,撑个一两月,还是足够的。

买粮是暂时不用指望的了。

还不知蝗灾的影响范围会有多大,只要周边难逃一劫,粮食就将变得供不应求,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。

唯有先取粮库里的应急,熬到赈济粮来后,再撑到第二季的作物成熟,才算是彻底度过危机了。

但陆辞刚要稍微放下心,就立即想到另一茬,不由神色微变。

不好!

往年归往年,今年的情况,可是大有不同的。

——被那场不久之前的荣王府大火所殃及到的,可是包括了左藏库等地方的!

可想而知的是,在抢救库物的十万火急的时分,被列为首选的,当然是更为值钱、也不耐火烧的绫罗绸缎精细物件。

笨重又数量甚多的粮食,就被理所当然地放弃了。

资金蒸发,国力骤降,加上前些年官家四处修建宫宇所败的积蓄……

要真发生点什么,至少三五年里,是做不出有效的应急方法的。

而且就官家那沉迷修仙、热衷于装神弄鬼的一贯作风,陆辞实在不敢寄托希望到皇帝身上。

他十分怀疑,届时蝗灾真的发生后,说不定官家实事不干,却要开坛祭祀了。

那有什么卵用?

除了给远离灾情的人们一些心理安慰外,难道还能让蝗虫们羞愧地畏罪自杀吗?

不论如何,指望赈济,怕是不现实的。

内忧外患下,陆辞只觉一个头两个大。

怎么他运气这么不好?

去到馆阁任职吧,馆阁失火。

来到汾州吧,汾州闹蝗。

莫不是他仕途前期走得太顺,后期就要闹得波折连连吧。

陆辞难得地迷信了几分,最后还是深深地叹了口气,揉着眉心,从库房里走了出来。

而之前还在关扑的那几人,已收拾好东西,摆出一副认真工作的模样了。

——哪怕他们胆再肥,知州表现又很是通情达理,他们也不可能敢在知州都辛苦忙碌时,在边上关扑戏耍啊。

之前胆子较大,敢接陆辞话的那人,更是殷勤地送了干净水和巾子来:“公祖请用。”

在粮仓里钻来钻去,陆辞身上面上的确沾了不少灰。

于是对这份好意,他便笑着接受了。

望着这一张张面带讨好、对即将到来的蝗患一无所知的面孔,陆辞越发觉得责任重大,路漫修远……

偏偏他身为知州,只能硬抗。

陆辞回到案桌前后,望了眼窗外欢庆的气氛,便暂绝了将属官们唤回来办事的念头。

——就让他们过个舒服休闲的冬至,明日起再狠狠使唤吧。

陆辞虽这么做了决定,自己也未有片刻闲着。

他先笔走游龙,将自己的见闻、查来的资料、史上可鉴的例子一一做了陈述,以证明自己并非危言耸听、杞人忧天。

在科场里写论时的得心应手,就在这发挥出完全的作用了。

陆辞对待公务时,本就极度严谨,现知防蝗之事关乎成百上千万的人命,自然极其重视。

他把证据罗列得一清二楚后,又复读几遍,确定足够一目了然了,才工整地写下最终结论。

——倘若放任不理,来年夏天多半会有蝗灾发生;又因大火焚毁左藏库之故,赈济之力锐减,凡事宜慎重起见;建议各州尽快掘地自查,看是否有虫卵埋藏。

第一封奏疏,就算是完成了。

陆辞在此打住,再起一头,继续奋笔疾书第二封。

将推测和对策都集中在第一封的话,难免太过冗长,读起来拥挤逼仄,很是累人。

若是因此被人弃之不理,未免太冤了。

倒不如将在第一封里只放最吸引注意力的推断,再在第二封里,详写对策。

陆辞结合自己在现代和在馆阁时读书的所知,对预防策略进行了简单总结:“蝗不食芋桑、水中菱芡、菉豆豌豆豇豆大麻苘麻芝麻薯……可教民种植,次年收获。据闻以秆草灰石灰等分细末,筛罗禾稻之上,蝗或不食。亦可发吿示取力于民,每米一升换蝗卵一斗,不问妇人小儿,携到实时交支……”

等到写完,已是一个半时辰之后的事了。

陆辞望了眼那密密麻麻的字,只觉手软肩酸,腹中还饥肠辘辘。

人啊,还是老了。

陆辞感叹。

不然他也曾经是个能在考场里连写数时辰还生龙活虎,神采奕奕的人物啊。

如今不但写这么一些字就觉手腕发酸,连吃东西,竟都敌不过狄小饭桶的好胃口了。

他一边复读着自己所写的奏疏,看是否有错漏,一边活动着手腕,才想起自己不但午膳用得不多,晚膳也还原封未动呢。

便召来在外头百无聊赖地站岗的吏人,让其帮着热一热外带的吃食了。

再热过一遍的吃食,口感自然大伤。

灌汤包子没了汤水,变得干巴巴的;面饼也已发硬;粥也变得浓稠过头。

陆辞心不在焉地用着,罕见地没吃出来大打折扣的口感。

他心思就不在吃食上了。

因极其重视蝗虫卵这一隐患,陆辞彻底连冬至这一节日都不过了,硬是留在官衙之中,连夜琢磨更多对策来。

要上递朝廷的奏疏,当然只包括了适用于各地的做法。

而在他有更多权力进行掌控的汾州境内,自然更要讲究一个因地制宜了。

陆辞在翻来覆去、辗转难眠一阵后,索性爬起身来,点了灯,给分散在各州任职的朱说等友人写了书信。

就预备明日一早,就随奏疏一同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