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乐读小说 - 耽美小说 - 二十四孝好丞相(H)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5

分卷阅读5

    不能活络,每日要施针按摩才能渐渐好转,恢复如初。

谢锦官听时松了一口气。

也不知怎么说,就是觉得他主子已经在口齿上吃了亏,若再少一双灵便的腿,就太可怜了。

谢锦官真心实意地心疼他,春寒料峭里偶尔得了闲,便推着太子出门晒太阳。太子住的东宫午后背阳,他像夸父一样追着太阳跑,从东宫出来,一路把人推到御花园去。

太子也不提年夜当晚的事,任谢锦官把他推着到处跑,只偶尔叫气喘吁吁的小伴读垂下头来,拿着帕子帮他抹去额上大汗。

谢锦官有心讲个笑话。

他说:“上次同尚书家李二出去,遭烟波楼上的娘子砸了绣球下来。”

太子愣了愣,他说:“你......去…...逛……烟......波……楼……了……”

他说话说得很慢,因为一紧张舌头就同抻不直一样往回缩,嘴唇哆哆嗦嗦,只能一个字一个字想好了说。

谢锦官笑眯眯:“是呀。”

太子:“......”

太子皱起眉,有些生气,又像在思考怎么样才能说服误入歧途的谢锦官。

他说:“不……好……”,太子换了一口气,认真道:“不......要……去......”

谢锦官笑起来。

他把头从背后搁在太子的肩头,说出的话也嗡嗡作响。

谢锦官说:“骗你的,绣球砸的是李二,他有次留宿没带银子,偷偷从后门跑了,教那娘子认出来了,要让他成太监,最后还是我替他垫的六两银子。”

太子满意了。

他眼里带着笑意,抓着谢锦官的五指在掌心里慢慢地捋,道:“下……次……别……付……”

谢锦官和他头贴在一起,被太子突如其来的促狭逗得笑得发抖。

他说:“好,下次就让李二进宫当总管。”

太子弯起眼眉,温柔地摸了摸谢锦官的头发。

谢锦官在黑暗中睁开眼。

咚咚的叩门声有些扰人。

小厮在外面敲:“大人,晋王来了,前厅等着呢。”

丞相缓缓呼出一口气,他从床上站起来,问道:“晋王?现在是什么时辰了?”

小厮回:“亥时了,晋王今夜就带了个马夫,说想与您叙叙旧,您一回来便歇着,还没用晚膳,是不是要吩咐厨房做些宵夜备着?”

丞相穿上外衣,说:“多做些,直接端到前厅来罢。”

碗里馄饨皮薄rou足,澄清的猪骨汤里撒了碧绿的葱花,缓慢地蒸腾着鲜香的热气。

丞相用勺子舀起一颗,送到嘴里。

当年的三皇子坐在上首,手边也放着一碗薄皮馄饨,笑眯眯看他吃东西,道:“祈福累着你了,一回来就睡,教我在这里等这么久。”

丞相瞧他:“建州不好?为何要回来?”

晋王说:“祖宗定的规矩,问天祈福是大事,我还能不来?”

丞相说:“那得看你想不想回来。”

晋王沉默了一刻。

他拿起勺子在碗里搅了一下,瓷器相碰发出清脆的声音。

晋王说:“建州邻着的信州和泉州今年换了守官,我的耳目回报,说朝廷要驻军南下。”

他勺子里的馄饨掉回汤里,溅了几滴污渍在桌面上。

晋王说:“我可以回京城赴死,却不能......连累建州一城百姓。”

丞相眼睫一颤。

晋王笑起来。

他眼眉舒朗,仿似先前的话并非出自他口,一举手一抬足,还是从前少年模样,言笑晏晏,意气风发。

但的确是有些东西不一样了。

丞相茫茫然,到底是哪里不一样?

他少时跟着太子治学,课下常被太傅留下敲打,问他为人臣子,心中首一应是何物?

他道:“是民。”

太傅戒尺狠狠抽在他手上,边缘毛刺扎进手里,霎时鲜血淋漓:“是君!”

“天下何处不是愚民,但唯有明君才可治世!做臣子的本分,便是愿为明君死!”

他疼得眼泪鼻涕直流,还敢凭着一股委屈,大着胆子反问老太傅:“但若是遇着昏君呢?”

老太傅破口大骂:“混账东西!那臣子还要来做甚?!我只见过这世上有猪油蒙了心的臣子,便没有不开明的君王!”

鞠躬尽瘁,肝脑涂地。

谢锦官脑子里忽然闪出这两个词,连什么时候太傅摔门离开也没注意到,等久久回过神来,眼前已换了一个人。

太子皱着眉小心翼翼挑他掌心扎进的木刺,注意到他茫然的目光,抬起头问:“疼?”

“不疼。”

太子看他一眼,叹了口气。

他想了想,说:“下次……便同我……一起走罢……莫在这里……受老头子教训了…..”

他说话还是很慢,但已经能把字句连起来了。

谢锦官看着太子。

他眼里蓄着先前的眼泪,此时也一并掉出来,奇怪的是并不觉得有多疼痛。

大卫朝的万里疆土若是交到眼前人的手里,他会是最好的君主。

丞相跪下来。

他的手鲜血淋漓,在地上留下殷红可怖的痕迹。

他俯身在地,说:“殿下。”

“锦官愿为殿下死。”

晋王留宿了一夜。

清晨丞相起来上早朝,向皇帝递了自请下虞城治水涝的折子。

他这一夜想得很通透。

从前觉得皇帝还同小太子那时一样,什么也不懂,什么也要人提点,生怕他一时弱势就被朝臣架了个空壳。

说到底,是自己放心不下。

但昨夜听晋王讲的事,可算作是一个恰如其分的契机,教他晓得自己的小太子也懂排除异己,清扫朝政了。

人都是要长大的,只他一心觉得身边所有人都还是原先模样。

下虞城的折子皇帝准了。

微微摇晃的冕旒后谁也看不清谁的脸,丞相跪下谢恩,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松快。

下朝时穿过殿前,丞相听着别人议论,说帝王家薄情。

虞城瘟疫饥荒四起,已有人吃人的惨象,几处乡亭起了造反之势,赈灾粮草几月前出发,待丞相到虞城,手里不知还能剩几层谷壳,又以什么面对由于连月饥饿而失了理智的灾民。

他们道,这折子一准,便是把人干脆利落地往死地里一推,连活路都留不下。

几人说着也是唏嘘,少年时相互扶持起来的情意,居然说丢弃就丢弃。

丞相摇头笑了笑,听着便当耳旁风,也没甚好在意,悄悄回了府,隔日便南下虞城,带着两个小厮和公文印鉴从西门走了。

谁也没惊动。

萧山一道多山匪。

丞相走这一路的时候便晓得了。

他实在没有别处可选,不走萧山,路程便